去留问题的博弈--上海世博园一行后的思考
去与留
5月的上海,每天三四十万游客,如潮水般涌入上海世博园区。绿维大家庭中的一百多名成员也跟着这股潮流,在热情如火的上海世博园,用劲地咂摸着各国解决城市难题的大胆之作。在震撼与惊叹之余,让人费思与牵挂的则是这些建筑的去留。
(一)拆掉30个亿
上海市黄浦江畔,掩映在枣椰树树荫下的沙特馆,如同一颗绿宝石;其被钢铁立柱悬空支撑起的圆弧形展馆,又像一艘“宝船”破浪前行。地面和屋顶栽种一百五十棵枣椰树,形成一个树影婆娑、沙漠风情浓郁的空中花园。
但这个耗资1.46亿美元的外国馆,半年之后的命运是:拆除。
沙特馆的命运并不孤单,精美而又来去匆匆的还包括形似“蒲公英”的英国馆,“藤条篮子”西班牙馆,恍如“悬浮于空中的建筑”德国馆,外形如同“蚕茧”的日本馆,宛如“绿鸟巢”的巴西馆等等。
在上海世博园区,外国自建馆共有49个。算算它们的建造成本,这些参展国家和地区的建设场馆资金投入超过30亿元。
除了规定的一轴四馆之外,其他各个展馆都是临时性建筑,将来都是要拆除的,这就是一项规则。这个规则写在世博会的展览公约中,规定世博会上的外国自建馆属于临时性场馆,参加世博会的参展方,应当在世博会举办完以后,履行一个恢复原状的义务。这意味着,10月31日后,偌大的世博园区将基本只剩下“一轴四馆”五个标志性的永久建筑――世博轴、中国国家馆、世博会主题馆、世博中心和世博会文化中心。
美的易逝,在驻足感受视野的震撼后,更是留下对“毁灭”的不解和痛惜。
(二)拆还是留
上海多家媒体报道,很多市民打电话给市政府领导,强烈要求留下这些建筑。甚至不少上海市民到处打听找关系,看能不能把展馆残骸买下,重新布置成酒吧或者其他场所。拆和不拆越来越纠结,成为一个难题。原则并非不可变通,但后续如何利用则是个非常难解答的问题。
据了解,世博馆有外部租赁馆、自建馆、联合馆。租赁馆和联合馆是中国建造的,由中国决定去留,而自建馆则取决于外国建造方。自建馆不拆,要么由建造方维护,要么赠送或出售给中国,并将世博园区建设成永不闭幕的国际贸易展示、交易功能区。上海也可以借鉴香港经验,将世博园区打造成为“中国乃至国际购物天堂”实验园区。在场地方面,世博会的部分场馆将作为大型商业等场所进行保留和运作。
作为世博园区规划的主要参与者和负责人之一,同济大学建筑和城市规划学院院长吴志强提出另一种用途:将各国自建馆永久保留作为各国的领事馆或者是地区总部使用。根据中国经验,建筑物拆迁似乎难,不拆为易事,但世博园区的展览馆却呈现了一个相反的命题。
如果不拆,从世博会159年的历史经验来看,保持原样会给主办国带来很大负担。不仅后期需要资金维护,原有地块也无法重新开发,还涉及到设计的自主知识产权保护等问题。
因为建设之前已定为“临时性”,所以不少外国馆都是按照临时性标准设计和建造的,如瑞士馆的外墙是大豆纤维。如果从临时性变成永久性,质量安全如何解决也是个大难题。关键是保留下来的意义问题,如果仅仅是为了纪念,场馆是空馆,里面已有的展品都没有了或都过时了,得不断更新展示产品,这些管理和维护都是需要考虑的方面。
如果拆掉,则似乎简单很多。按规则,相应国家将拿出造价的20%作为拆迁费,由中国帮助拆除。如果某个外国馆造价一个亿,那么拆迁费是两千万。拆迁后也有人接盘,据悉,一些开发商和外省市政府正分头忙着公关,前者看中的是地盘,后者则想把某些馆搬到自家地盘上。
- 扫一扫关注绿维文旅
搜索微信号:lwcj2005
查找公众号:绿维文旅 - 深度了解旅游圈、地产界及金融界
旅游引导的新型城镇化全程服务商
专注于旅游、地产、新型城镇化领域的研究和实践
新鲜资讯、原创观点、专题研究、实战案例,每天精选分享
- 旅游演艺打造旅游目的地 2008-11-07
- 旅游产业导向的新型农村社区研究 2013-01-10
- 绿维任辉:社会资本将加速参与旅游投资开发 2017-06-01
- 旅游扶贫:绿维助特色小镇带动民生 2017-06-15
- 旅游IP|“绿维城市海景”水上乐园--绿维水乐园分院康宁院长 2016-10-08
- 旅游投资的黄金大时代——读《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有 2015-09-02
[六大行业资质]
业务咨询热线:400-0688099
- 未来儿童乐园将趋向集约化发展
- 传统的儿童乐园的特点 传统的儿童乐园有两种类[详情]
- “天地人和”的森林旅游项目设计新思维
- 前言 森林旅游是当今旅游业的热点。中国地大物[详情]
- 养生休闲:健康引领旅游发展新趋势
- 前言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愉[详情]
- 城市旅游化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
- 编者按 原标题《旅游引导的产业集群化与新型城[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