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设计咨询热线:400-068-8099 或 15811113303

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绿维研究

新型城镇化规划的技术路径与创新探索

北京绿维创景规划设计院 林峰 黄坚2013-01-15

 

1、产城一体化内涵

城镇应当融合经济、金融、信息、贸易、生态、生产、生活、服务、教育、文化等多元功能,尤其是产业与生活服务功能,强化城镇在区域的产业与生活服务中心作用。

在产业集中的基础上,城镇可以集中劳动力、资本、技术、信息、交通等生产要素,并对它们进行加工整理和创新发明,形成新的生产要素、新的产品、新的生产和管理方式,再从大城市到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依次传播和辐射出去。

同时,在劳动力、产业和生产要素的集中基础上,城镇还能够为城镇居民提供良好的生产、生活和服务环境。

产城一体化,在于利用产业形成的基础,推进土地开发、交通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人口聚集,配套发展公共服务,结合发展商业化服务,形成区域城镇化发展的整合,实现产城一体化发展。

2、产业园区引导的产城一体化模式

无论是一般工业园区还是国家高新区都是城市发展中的一个过程性产物,其终极目标是要变成城市组团。以上海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例,在上世纪80年代,张江仅代表一个小小的科技园,但是现在张江已经容纳了18万人口就业,由于当时没有从“产城一体化”的高度去设计,导致今天的张江成了夜晚的“空城”。这个案例说明,国家高新区发展到今天,应该在关注产业的同时积极地关注社会配套,必须进行“版本升级”了。

同济大学可持续发展与管理研究所所长诸大建认为:以园区形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是产业园区1.0版的模式。经过20年的探索,1.0模式要进行版本升级了,走向产业园区2.0版这个过程应该需要持续二三十年。

推进产城融合需要对区域的发展进行整体规划,其中涉及到产业项目、生活设施、交通配套等各个方面。这种规划本身应该是多层次、综合性的,要满足综合需求。

产城融合要理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管委会等产业区模式的管理,不能仅仅局限在产业发展方面,而要开展社会管理方面,比如文化、教育等方面;同时,人才、技术、资金、信息等创新要素的交流也需要在新区内部顺畅进行。

产业园区的城镇化发展,需要以人为本,综合配套,结合现代服务产业,特别是消费服务产业的人本关联性,从而实现产业与城镇配套的双重效应。
绿维创景认为,由于20年来中国产业园区的过度发展,产业园区的城镇化,将是中国未来20年中一个重大的题目,空间巨大。

3、泛旅游产业引导的产城一体化发展模式

绿维创景认为,以泛旅游产业主导的产城一体化建设,包括旅游综合开发区、旅游综合体、旅游小镇、休闲度假区、休闲小镇、文化创意产业区等等,完全可以打造产城一体化的产业园区3.0版本。因为泛旅游产业与城镇化,本来就有最直接的联系。一般工业主导的产城一体化可以概括为三步走:工业产业发展、生活居住形成、商业服务配套;而泛旅游的产城一体化,产业中包含居住、产业中包含商业服务,因此,产业发展与城镇化交融发展,一体化规划,一体化推进,土地开发与房产开发整合,商业模式非常良性。

4、产城一体化规划

产城一体化规划,关键是要解决好产业选择、产业链延伸发展模式、产业聚集模式、产业集群化发展路径与战略,并同时形成城市土地规划、基础设施规划、城市公共服务规划、拆迁安置居住、新进人口居住、商业业态发展与商业地产开发、休闲度假地产开发等等,构建起产业运营与城市建设的统一蓝图。

(1)产城一体化规划,首先是产业的发展规划,提高城镇经济发展水平。

要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工业,重点发展高科技新兴工业;着力发展服务业,特别是泛旅游产业。扶持规模企业,推动其发展成为城镇支柱产业的主体。要优化流通结构,包括商品、资金、技术、信息、劳动力等流通结构,充分利用市场动力促进流通渠道多元化,规范各类市场的运行规则,增强城镇流通承载力。要改善城镇投资环境,建立投资主体与投资效益相结合的投资机制,积极吸引社会投资。

(2)产城一体化规划,是城镇建设规划,配套生活与服务功能。

要加快城镇住房、给排水、燃气、电、交通、绿化、邮政、电信等基础设施的建设,要不断完善图书馆、体育中心、客运中心、大型商业中心、医院、市民文化广场、影院、剧院等城镇公共服务设施,以此改善城镇的生产生活环境。

产城一体化要统一规划、分步建设、统筹管理,做到科学化、集约化和规范化;筹资渠道应多元化,可通过政府投资撬动社会资金,并逐渐增加社会资金的比例。

(3)产城一体化规划,是整合规划,需要协调产城、城乡、非建制管理

产城一体化的规划,必须进行整合规划,要实现大综合,同时必须实现制度创新与管理创新。在综合发展方面,对于产业与城镇之间的功能分隔与融合,必需整合互动,镶嵌配套,优化集约,人本协调。对于城镇区与农村,要按照城乡统筹原则,结合新农村社区,实现整合。

很多产城一体化区域,不是建制镇,其社会公共机构与设施,如何合理配套,如何管理,如何服务,需要在体制上进行改革,更需要进行管理创新。

扫一扫关注绿维文旅
搜索微信号:lwcj2005
查找公众号:绿维文旅
深度了解旅游圈、地产界及金融界
旅游与城市规划设计专家
旅游引导的新型城镇化全程服务商

专注于旅游、地产、新型城镇化领域的研究和实践

新鲜资讯、原创观点、专题研究、实战案例,每天精选分享

联系我们
主营业务
热门搜索
林峰院长谈“酒店综合体及一体化服务”创新理念
导读:我院院长林峰博士在受邀参加的“中国饭店2013年[详情]
国家公园体制创新探索系列研究(四)|国家公园体制
一、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提出的意义(一)是“十三五”时期促进结构调整[详情]
《“山东风车农庄”建设运营策划及规划整合方案
2015年10月26—10月28日,我院受山东鑫诚现代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邀请,由[详情]
家庭休闲农场发展模式探索
家庭休闲农场概念及发展类型 家庭休闲农场是一[详情]
我们的客户 更多客户>>
专题导航:更多专题>>

扫一扫 订阅"绿维微信电子刊"

旅游·地产·新型城镇化

收藏干货,共享案例

官方微信账号:绿维文旅lwcj2005

中国旅游规划甲级资质单位-北京绿维文旅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网络营销支持:北京绿维商业管理有限公司

规划设计咨询热线:400-068-8099 或 15811113303 Email:web@lwcj.com 邮编:100007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北大街107号科林大厦D座 京ICP备1203366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17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