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渔人码头”---港口、码头旅游开发的创新设计
港口、码头旅游开发的创新设计手法
港口,是由人工建筑而成,具有完备的船舶航行、靠泊条件和一定的客货运设施的区域,它的范围包括水域和陆域两部分。一般设有航道、港池、锚地、码头、仓库货场、后方运输设备、修理设备和必要的管理、服务结构等。港口,通常位于江、河、湖、海沿岸商业贸易活动频繁的城镇或临近地区,自古以来,它作为一个国家或某地区的水上大门,是水陆运输的枢纽,旅客和货物的集散地,是国内外贸易物资转运的联结点,也是沟通城乡物资交流的场所。
近年来,随着国内旅游休闲经济和滨水旅游的蓬勃发展,港口、码头以其特殊的交通区位条件和工商业历史文化积淀,逐渐成为滨水城市休闲游憩空间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些大型滨水旅游休闲项目,也将港口、码头的休闲游憩作为其中的亮点或节点项目。如何运用港口丰富的历史人文和自然资源,打造既有本土特色,又能够体验港口码头独特风情的综合游憩空间,则成为了开发滨水项目过程中重要的课题,本文拟从旅游休闲角度,探讨其旅游开发创新的一些设计手法。
一、文化意向运用手法
港的中文字义为“水边之巷”,即大陆对外从水(江、河、海)进出的通道;港口英文(Port)一词源出于古拉丁文Port,就具有门户的意思,原意为“位于海岸的门户,除有安全屏障外,并有水、陆接运”的涵义。由此可见,港口一直能给人带来“门户”、“平安”、“停泊”、“漂泊”、“通畅”、“商贸”、“繁荣”、“开放”、“回归”、“收获”等多样化的心理感受和文化意向。正因这些文化意向,自古以来,很多文人墨客也借对港口的吟咏,抒发自己的旅人情怀。如“八河船只皆收港,七千州县尽关门”、“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天低远树,潮分断港,路回淮甸。”、“月池通港,画舫无帆。”等等。
因此,滨水景区打造港口型游憩空间,就需要对其所承载的地方文化和商业文化进行详细分析,并结合港口周边资源特征(滩涂、河道、街区、道路桥梁、湿地等),运用相对应的要素营造港口文化氛围。以此打造的港口休憩空间,则不仅仅具有港口的形,更重要的是,具有差异化的“港口之魂”。
二、特色景观化手法
无论是大型湖泊,还是江河海洋的港口码头,均具有极强的交通运输和商业贸易功能,与这种功能配套的很多设施、设备及建筑和空间;这些码头功能配套一部分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性,如栈桥、灯塔、塔吊、集装箱、仓库等等,一部分具有很强的历史人文积淀,如寺庙、行会、商铺等等,充分运用这些热闹繁荣的工商业人文景观,并以情趣化和景观化等手法予以包装或重新定义,可以作为港口休憩空间中最具冲击力的标志性景观及最具情趣化的景观节点、景观小品。
在运用特色景观打造手法时,一方面,需要注重特色景观与周边景观资源(海面、滩涂、植被等)的充分融合和借景,另一方面,也需要特别注意“化繁为简”,尽量避免多元化要素的堆砌,营造繁华而不嘈杂,缤纷而不杂乱的独特码头景观氛围。

- 扫一扫关注绿维文旅
搜索微信号:lwcj2005
查找公众号:绿维文旅 - 深度了解旅游圈、地产界及金融界
旅游引导的新型城镇化全程服务商
专注于旅游、地产、新型城镇化领域的研究和实践
新鲜资讯、原创观点、专题研究、实战案例,每天精选分享
- 国内外领先度假区研究 2014-09-11
- 旅居交换系统模式探索 2013-12-25
- 祝贺我院王科副院长被任命为全经联城镇化发展委员会秘书长 2016-09-12
- 我院荣获《天津市重点旅游景区近期开发总体策划》国际竞标第一名 2006-03-17
- 林峰:资本时代的旅游投融资创新 2016-09-05
- 再现楼兰――与考古专家一起再现古城楼兰风貌 2010-06-13
[六大行业资质]
业务咨询热线:400-0688099
- 林峰院长出席中国首届体验式商业地产领袖峰会
- 编者按:“2015中国体验式商业地产领袖峰会暨中国体验商业发展论坛&rdquo[详情]
- 旅游项目开发的商业策划
- 旅游投资的特点与理念 一、旅游投资的特点与理[详情]
- 专业酒店顾问的关注阶段及要点
- 在酒店项目开发中,酒店顾问已逐渐成为除开发商[详情]
- 资源匮乏型区域的古镇开发与运营
- 前言 资源匮乏和地产开发长久以来都是一个矛盾[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