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设计咨询热线:400-068-8099 或 15811113303

您当前位置:首页 > 林峰视点 > 峰言峰语

业务咨询热线:400-068-8099

新型城镇化创新的三大路径与八大模式

绿维创景2014-10-28 17:09:03

      

对于新型城镇化来说,产业发展是基础,也是带动就业聚集从而实现农村人口向城镇聚集的前提。以产业为引领,选择合适的核心产业,围绕核心产业形成产业链,形成就业能力、人口聚集能力和城市消费结构,进而通过政府的规划推进、招商推进、服务推进、配套推进,构建城市发展的循环结构,实现产业发展与城市建设的一体化发展,是中国特色城镇化建设中一种广泛被认可的模式,也可概括为“产业聚集带动的产城一体化发展”。从产业发展方向和整合手段角度考虑,可将新型城镇化的创新发展概括为三大路径、八大模式。

一、新型城镇化创新的三大路径

(一)工业聚集带动产城一体化

工业仍然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工业的发展,能够带来大量的就业,促使农村剩余人口向城市转移,进而带动城市基础设施配套及生活配套的发展,促进城镇化进程。我国的城镇化一直都是伴随着工业化而发展的,工业化为城镇化的发展提供了内在动力。但我国原有的以工业为主导带动的城镇化模式,在产业选择以及产城融合方面存在很大问题,因此,在促进城镇大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布局不合理、环境污染、有产无城等问题。新型城镇化的发展需要新型工业化来推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选择未来型持续成长产业,是新型城镇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城市发展中的产业选择,成为至关重要的环节。我国正处于“稳增长、调结构”的发展阶段,能源重化工和传统制造业的发展空间十分有限,新型城镇化要想实现与工业化的协同发展,在产业选择上,应抢占产业先机与制高点,发展信息产业、生物药业等高新科技产业以及环保节能新材料产业等国家重点支持的新兴战略型产业,以低污染、高就业、高附加值、本地资源优化、产业集群化五个方面作为选择产业的标准;

第二,在产业发展上,要因地制宜。我国整体城镇化速度虽然发展很快,但极度不平衡,不同区域应区别对待。比如,对于一般中小城市以及中西部比较落后的区域来说,高科技产业因其人力资源限制,难于成为突破方向,而先在中东部发展起来的加工工业在这些区域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可以作为城镇化的引擎;

第三,进行产业有效聚集,实现产城融合发展。在我国发展如火如荼的产业园区、国家高新区都是产业聚集发展的代表。但很多地方当时发展时并没有按照“产城一体化”的发展理念去规划设计,导致产城分离,成为了城镇化失败的案例。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这些产业聚集区的升级势在必行,这将是中国未来20年中一个重大的题目,空间巨大。产城一体化发展,关键是要解决好产业选择、产业链整合发展模式、产业聚集模式、产业集群化发展路径与战略,并同时形成城市土地规划、基础设施规划、城市公共服务规划、拆迁安置居住、新进人口居住、商业业态发展与商业地产开发、休闲度假地产开发等等,将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有机融入园区发展中,构建起产业运营与城市建设的统一蓝图。

以浙江省桐乡市洲泉镇为例,作为浙北工业第一镇,有着很明显的产业优势。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洲泉镇一手抓大企业,围绕优势产业,实现横向做大、纵向拉长;一手抓小企业,以“两改两创”促转型,让小者更活。在强有力的工业背景下,近70%的农村人口可通过进企业打工逐步转化为产业工人。同时,洲泉镇还不断加强现代农业和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走出了一条以人为本、生态优先、产城人融合的新型城镇化道路,逐步成为一个让农民“进得来、留得下、有尊严”,“宜居宜业”的幸福小城市。

(二)市场聚集带动产城一体化

无论是因“城”而“市”还是因“市”而“城”,“市”即商品交易中心,都在城市的产生及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我国,古代有因中欧之间的“丝绸之路”而形成的诸多特色城市,今有因商品贸易而获得发展动力的义乌模式、华南城模式等。随着国家政策“以内需消费为第一促进要素”的基本导向,扩大消费需求、培育新的消费业态、加快释放消费红利,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也是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而与消费密切相关的商贸市场必然也会成为城镇化发展中的一股重要引擎力量。

随着城市空间布局及功能的不断完善升级,原来多分布于各城市市中心的商贸市场正在逐渐外迁至城市新区或城乡结合部,并在政府的引导下形成市场聚集区。市场聚集区在引导生产、搞活流通、聚集配套产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它并不是单纯的商家聚集,还需要有居住区、学校、医院、银行、通信、超市等生活配套,来满足落户商家的各种需求;需要有餐饮、物流、旅游、宾馆等服务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这就形成了一个产城一体化的带动模式。

以享誉全国的华南城模式为例,围绕“综合性专业批发市场”这一基础业务,形成了“合商业配套、仓储物流配套、物业管理配套和生活配套”四大配套业务,并在此基础上,搭建电子商务和会议展览两种营商平台,通过商贸物流的产业升级,进行资源整合,进而推动一个地区的城镇化建设。十年前的深圳龙岗区还是一片被杂草覆盖的荒地,华南城的落户,已把这里变成了一个朝气蓬勃、渐显繁华的城市新区。华南城依托各城市将分散专业市场外迁集中的发展战略,已在南宁、南昌、西安、哈尔滨、郑州、合肥、重庆等城市建设了一个又一个的综合商贸物流城,这里的各种业态融合发展,推动着产业结构不断转型升级并助力城镇化发展。

(三)逆城市化聚集带动就地城镇化

随着城镇化的飞速发展,交通拥挤、环境恶化、住房困难、工作压力大等一些“城市病”也日益凸显,尤其是在上海、北京、广州等城镇化程度较高的地区,以城市群的大规模形成为特征的逆城市化正在形成。在这些区域产生了一部分人回流到城郊、乡村等自然环境良好、适宜休闲居住的地区的现象,这就是“逆城市化聚集模式”。与“以生活、工作、居住为主体的长期居留型聚集的城镇化”相反,我国现阶段的逆城市化以短期流动为特征,是以养生、养老、商务、会议、休闲、度假等消费活动为主,向非中心区、非大城市的旅游度假区、特色资源区、养老区、乡村卫星城区发展,这带动了旅游小镇和卫星城的发展,也形成了中国就地城镇化的重要创新方案和突破点。因为就地城镇化的发展目标,就是要解决农民的生活和生产问题,而短期聚集就是“就地城镇化”的重要发展模式。未来,随着我国收入的整体增长、消费趋势的变化以及健康老人人群的增长,这种趋势将更加明显。要充分利用逆城市化结构,把生产、工作和居住这种长期型的聚集和旅游、度假这种短期流动性的聚集结合起来。

以绿维创景规划的西盟佤族自治县为例,在一个典型的边地小城镇,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发展都受到了一定的限制,而泛旅游产业理念及旅游带动的新型城镇化模式提供了一种创新思路。在产业发展上,以旅游产业为第一战略支撑产业和特色产业,发挥其综合带动效应,配备合理的产业链,带动旅游相关产业的综合发展,推动城市旅游一体化发展,并借助景城一体、景城融合的空间特点,形成资源集聚区,休闲度假资源组合开发。在城市空间结构上逐渐摆脱单核模式,形成以旅游产业集聚为核心的西盟西城和行政中心东移形成的城市生活核心的西盟东城,在生态与多民族文化的融合之下形成“双城生活,双城故事”的双核格局。在城市风貌规划上,将城市环境与城市功能相联系,在不同的城市功能区通过各具特色的城市形象来体现,塑造具有西盟特色的城市空间环境:老城――圣城秘境;新城――和谐之城。整体形成“现代城市风貌区、傣族风情风貌区、城市文化风貌区、狂欢佤城风貌区、民族特色居住区、生态绿色核心区”六大分区,搭建基于风貌建设的静态与动态交通体系。

二、新型城镇化创新的八大模式

在以上三种路径下,形成了八种引导新型城镇化的引擎模式。他们以产业方向或整合手段为主,实现产业聚集效应,带动产城一体化发展。

第一,高新科技产业引导的新型城镇化:高新科技产业属于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范围很广,主要以信息产业、生物医药产业、新材料产业为主。信息产业分为信息技术和设备制造业、信息服务业两种类型,发展速度非常快;生物医药产业是21世纪各国竞争的焦点,发展前景也十分乐观;新材料产业是最大的创新方向,在绿色建筑推广执行、环保治污工程上马,能源资源开发持续提升的推动下,发展机会极大。

这一模式受限于知识、技术及人才的制约,一般适合于在知识与技术密集的大中城市和沿海地区,实现大学研究机构及大型企业的聚集,形成“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带动产城一体化发展。前几年的第一批高科技产业区,现在都已经向外扩张,逐渐发展成为城市区域,完全和城市融为一体,比如北京的中关村。

第二,加工工业引导的新型城镇化:基于中西部在劳动力成本、土地成本、水资源、能源、材料等方面的优势,以及在运输条件、市场条件、经济条件等方面的改善,在产业布局调整中,中西部面临着新的产业发展机遇,加工工业将进一步从东部向中西部转移,并由此形成产业聚集的新机会,带动中西部的城镇化;

第三,产业链整合带动的新型城镇化:产业链整合与产业结构升级密切关联,围绕市场聚集、运输便利、能源节省、原材料获取方便、人才聚集、配套集约等六个方面,进行以产业链为主线的延伸与整合,可以实现产业区的聚集效应与延伸发展,并由此带动产城一体化发展;

第四,批发市场带动的新型城镇化:批发市场与城镇化的发展息息相关,特别是在一些小城镇,以本地特色产品为主的批发市场不但成为了当地的一个名片,也成为了当地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支撑。全国、各区域、各地区等不同层级、不同产品的批发市场,形成了多样化的市场聚集模式和聚集区效应,并进一步引导以生产为主的工业聚集以及以物流、金融、会展、旅游、文化等为主的服务业聚集,引导城市聚集效应;

第五,物流产业引导的新型城镇化:物流产业与市场和交通是紧密结合的,物流产业本身就包括产品的运输、储存、配送、流通加工、客户服务等环节,具备聚集发展的空间布局和产业聚集效应,可以进一步整合商贸、餐饮、旅游、观光农业、金融、电子商务等产业,引导产业聚集与产城一体化发展;

第六,综合商业引导的新型城镇化:商业本身正在成为聚集人气、聚集消费的核心,原来销售商品的购物中心,正逐渐走向包括购物、休闲、文化、教育、体育、健康等城市服务功能一体化的商业综合开发,转化为城市休闲消费客厅、城市休闲聚集场所以及游乐、文化、养生的聚集场所,成为城市新区的引擎,带动城市化聚集效应;

第七,大健康产业引导的新型城镇化:随着我国老龄化的不断加剧以及人们对健康的注重,养生养老需求不断增加。以城市郊区、旅游景区、生态环境区、疗养区为依托,以养生养老为主要功能,整合了医疗康复、疗养、美容、休闲度假、教育等多种产业的养老养生基地,形成了逆城市化聚集,并带动区域城镇化和就地城镇化;

第八,文化旅游产业引导的新型城镇化:旅游以人的搬运实现消费,以文化旅游资源为依托,以旅游休闲度假为功能,通过旅游吸引核,将人和消费搬运到旅游目的地,通过消费的释放,以其强大的引擎效应和综合带动效应,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形成引导区域经济发展和就地城镇化的基础。

扫一扫关注绿维文旅
搜索微信号:lwcj2005
查找公众号:绿维文旅
深度了解旅游圈、地产界及金融界
旅游与城市规划设计专家
旅游引导的新型城镇化全程服务商

专注于旅游、地产、新型城镇化领域的研究和实践

新鲜资讯、原创观点、专题研究、实战案例,每天精选分享

联系我们
主营业务
热门搜索
泉城仙境 思拉堡温泉小镇策划规划与设计
难点聚焦:作为一个新开发的温泉旅游投资项目,如[详情]
瑶池仙境,雨林天堂――七仙瑶池热带雨林温泉度假
策划之项目背景 当业主委托我们设计位于海南保[详情]
特色小镇+PPP必须把握的五大关键点
作为我国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载体,小城镇是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详情]
徜徉于品质与禅意之间――滨湖楼王的情趣创意设
乙酉年孟秋,受开发企业邀请,我们项目组来到紧邻[详情]
我们的客户 更多客户>>
推荐阅读:
专题导航:更多专题>>

扫一扫 订阅"绿维微信电子刊"

旅游·地产·新型城镇化

收藏干货,共享案例

官方微信账号:绿维文旅lwcj2005

中国旅游规划甲级资质单位-北京绿维文旅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网络营销支持:北京绿维商业管理有限公司

规划设计咨询热线:400-068-8099 或 15811113303 Email:web@lwcj.com 邮编:100007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北大街107号科林大厦D座 京ICP备1203366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17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