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灾难,我们该何去何从?

暴雨引发城市规划与管理思考
房屋规划将灾害降到最低,暴雨引发“宜居”思考
专家回应公众“那些暴雨中的问题”
如何在暴雨中高枕无忧 专家为建筑耐涝指路
中国古建筑渗排系统
细数各国优质排水系统

    事件概括
北京遭遇61年来最强暴雨


降雨时间:7月21日
降雨地区:北京及部分北方地区
降水数据:全市平均降水量达到170mm;
      最大降雨点房山区河北镇达
      460mm
降雨成因:此次降雨受西南暖湿气流影
      响,北京三面环山地形致山
      前地带出现降水中心

城市规划
城市之殇——一场大雨,足以将我面目赤裸裸的展现在世人面前。在这个南方暴雨成灾、"到北京去看海"的夏季,我们引以为豪的现代化城市建设在暴雨面前,脆弱的不堪一击,也让一度埋在地下的城市排水系统问题浮出水面。【详细】

绿维观点
    近日,几轮强降雨之后,北京、天津相继“看海”,严重内涝、交通中断拥堵等问题暴露出城市和景区规划建设的很多弊端。主要原因如下:
    1、重地上建筑,轻地下建设
    长期以来,城市、旅游区的规划建设,都存在重地上建筑,而轻地下建设的问题。即使做了地下设施,眼光也不够长远,投入较少,导致防灾能力严重不足。如广渠门下凹式立交,就凸显了下凹地段排水系统设计上的巨大弊端。
    2、规划设计理念落后,前瞻性不足
当代环境变迁、气候异常、人类活动频繁等现象,对城市和旅游区规划提出了新的要求。但遗憾的是,这些因素并未引起有关部门足够重视。比如,河北野山坡景区和房山十渡景区由于道路等级不够、人车快速疏散能力弱等问题,造成人车重大损失,反映出在规划设计和建设方面,考虑不周,前瞻性不足。
    城市和景区发展规划,要有预见性和前瞻性。我认为,在重视地上设施建设的同时,还要考虑人们生活方式变迁、气候变迁、水文地质灾害频繁等综合因素,加强设施的防灾减灾能力,用新的理念来指导城市或旅游区规划设计,从而适应社会和环境变迁需要,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

——王格 副院长

    这次北京暴雨,导致路面严重积水,一个原因在于城市扩张对城市肌理的破坏。伴随着城市扩张的路面硬化,生态绿化空间的减少,势必对雨水的自然渗透造型影响。

——赵丽丽 新城(新区)规划与土地开发中心主任

    相隔不到一周的时间,北京天津两个直辖市的人民经历了暴雨与生命的洗礼,作为一名给排水规划人员,我认为以下理念需要我们协同实施。
    1、 雨水工程要符合《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1版)规定的重现期;
    2、园林专业针对雨水综合利用,应设置透水地面、植草沟、渗透池等,以便接纳和延缓地面径流;
    3、规划专业竖向规划时,绿地标高应低于周边路面标高;
    4、在城市规划中,可考虑设置闸门或闸槽,当雨水管路满负荷运转时,将雨水跨接至污水系统,两个系统并用,这样可以短暂解决雨水排泄管道    设计重现期小的问题;
    5、突出地平线的景观带,固然可以吸引人们的眼球,但接纳雨水能力不强,可以考虑适当的设置一些绿地沟,这样既可以达到同样的绿地面积又能接纳雨水。

——郭文通 技术服务中心给排水工程师

业内声音
    为什么此次降雨的排水如此不顺畅?路面的水箅子不通畅是表象,实际上就是雨水超出了城市的排水能力。因为我们城市里排水系统的设计标准比较低,有的雨水口堵住了,有的雨水虽然下去了,但是流的不通畅,就像马路上的堵车一样。这排水能力和管道通行能力相关,管道通行不畅,积水现象也就不奇怪了。
    对于一些市民见到的有些下水道不仅不排水,而且还向外涌水的现象,是因为城市排水系统里面有很多暗渠和河道,如果这些暗渠、河道里面的水位猛涨,造成水位高于排水口的情况,河道里面的积水就会反流到地面上,造成逆流,这样的话不仅不能起到排水的作用,还会增加地面积水的程度,结果可想而知。(来源:北京晚报)

——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地下管线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江贻芳

景区规划
景区之殇——一北京市旅游委通报称,截至7月26日,全市200家A级旅游景区,共有65家在特大暴雨中受损,分布在京郊,房山的石花洞、十渡等地的18家景区因灾关闭……我们必须思考,在游憩方式、景观、建筑等设计创新的同时,如何使他们增强抗击自然灾害侵袭的能力?【扩展阅读】

绿维观点
    我认为景区在前期策划时,好的创意是不可或缺的,但产品落地性及后期运营过程中的安全性也必须加以重视。规划时,要针对极端天气情况下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给出解决对策,这也是我们绿维一直提倡的宗旨。去年神农架景区,在方案竞标及一些初步建设完成后不久就遭受了泥石流的袭击,很多旅游项目停滞损毁,这也和前期规划设计考虑不到位有关系。下一步北京那些特大暴雨中受损的景区,在复建过程中就要加强安全性的考虑,这也是我们每一个规划设计从业者必须加强的职业素养和基本道德。

——黄晓凌  策划总监、地质旅游规划设计中心主任

    为了预防突发性的自然灾害,景区要做到如下几点:1.加强预警机制;2.组织相关人员对景区应对自然灾害的基础设施进行检查并及时改造;3.加强景区管理人员的安全培训,增强安全意识;4.在做规划时,防灾减灾一项不要走形式,深度上要加强,要切合实际并具有可操作性。

——张学文  景区设计中心主任

    黄河、淮河、海河、辽河在生态上已经死亡。中国多数村庄生态退化严重,有的已经失去了居住功能。尊重自然,项目规划设计以生态为本,亟需体制机制保障。例如,大量的河流整治工程,本应尽可能保障河道自然宽度,保留的树林和滩涂在水少时也是居民良好的休闲旅游资源,而不该像现在各地普遍的做法,缩窄河道、建设护堤了之。

——王志 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中心主任

    我们在做峡谷、山岳类特别是水系比较丰富的景区规划时,不能仅仅考虑项目是否盈利,建筑是否好看,游线是否顺畅,在做这些的时候必须把防洪防灾放在第一位,提出相关可行的措施。景区不同于一般的城市,为了不破坏景区整体环境,可以将一些防洪防灾设施与旅游项目结合,比如观景平台可以与避险平台融合在一起,游步道在设计的时候考虑作为疏散通道,泄洪通道可以与具有景观性的桥梁相结合等。

——陈伟凤 森林山岳与峡谷溪瀑旅游规划设计中心副主任

    地球运动成就了地球的多变、造就了风光旖旎的风景区,也使得这些景区成为了自然灾害的多发地域。我认为,风景区在进行开发建设的时候,必须要做好保护与保育规划,而不是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的掠夺性开发。
    地质、地势状况是景区的基础属性,在对景区进行规划建设前期必须要充分了解,深刻分析;并且对景区规划建设方案做好环境影响评价,坚决制止对环境造成较大影响的规划方案实施。
    景区自身的植被资源是维系景区生态安全的基础,植物、山、水、生物等形成了稳定的生态群落,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是最稳定的。因此,景区的规划建设必须要将对自然植被资源的破坏降低到最小程度;对植被资源已经遭到破坏的地域,做生态恢复;建设区的绿化种植设计参照景区自然植物群落配置,维持景区的生态安全格局。

——吴美霞  景区设计中心景观设计师

 

建筑设计
建筑之殇——一经历暴雨以来,网上关于楼盘质量问题的帖子比比皆是,沿海赛洛城、首开常青藤、世华泊郡、金色漫香林(楼盘资料业主论坛)等知名楼盘均在其中,所涉及问题多种多样:屋顶漏水、地下室被水泡、雨水倒灌进车库,甚至墙体破洞等。【扩展阅读】

业内声音
    场地设计理念上针对雨水应从"主排"转为"回收利用"
  此次暴雨中那些被淹的对象,包括道路和具体的小区,实际上都是场地的组织没有做好。地形设计是我们国家设计界中最薄弱的环节,大多数设计师强调的是景观如何做才更好看,而忽略了景观的实用性。
  在对雨水的处理上,首先,理念便是错误的。我们考虑更多的是如何去排放,而不是回收利用,在这个前提下,就无法把系统组织好,把相应的细节设计好。比如,市政绿地的设计中,绿地都比道路高,这样,雨水就直接排出绿地堆积到低洼处了。而所谓的地形设计实际上则能起到组织和管理雨水的作用,我们在景观的竖向设计上,首先要改变理念,不能力主"排",而是要建立完善的雨水回收利用系统,让雨水来灌溉、形成景观,而不是将建筑物淹没。(来源:地产中国网)

——ECOLAND易兰(亚洲)总裁兼首席设计师 陈跃中

  设置严谨合理的项目标高对于建筑耐涝尤为重要

  要提升一个建筑的耐涝能力,需要做到"内外兼顾",从大处着眼、从细微处着手。

  首先,项目在做整体规划设计时,不能仅仅只考虑自己所在的那个地块,而是要从更高的角度去审视其在城市区域中所处的位置,要关照到整个城市的标高和竖向设计,要用大范围的视角去关照到项目周边的自然环境,不能"自扫门前雪",不能只考虑小区内部的进出口如何与城市道路、城市管道交接的问题,而忽略了周边的环境。这首先是一个设计理念的问题。

  其次,在项目具体的内部设计上则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是要充分利用和合理改造自然地形,合理选择整个项目的设计标高,让每栋房子的标高都安排合理。这点在有高差的地块上比较容易实现,但在平地上就需要格外注意。每栋房子的标高包括室内首层地面的标高和车库等功能空间的标高是不同的,很多房子首层地面标高是适宜的,但车库因为功能需要会低很多,且地下房间入口与车库相连,所以如果遇到暴雨,车库就容易进水并且殃及地下室;二是项目地面排水系统的走向设计和地下排水管网的布置都要合理,要充分考虑到小区内部的地面径流量。现在很多别墅项目,为了呈现开敞的视觉效果和方便采光,普遍采用下沉式庭院的设计,更有项目为了方便业主进入庭院,直接将地下室的入口放在了下沉式庭院或首层下沉式客厅,这样,虽然房屋一层的室内外高差挺大,在暴雨来临的时候庭院和客厅均很容易进水,并殃及地下室。所以这种房屋对地面自然排水系统的设计要求就更高。

  另外便是一些细节设计方面的问题,比如这次暴雨中外部环境的反水从小区的电梯、楼梯进入,进而波及房屋,如果电梯竖井里提前设置有排水设施的话,便能及时把水排掉。这些都是关键的细节,但是在设计的过程中往往容易被忽略。

  然后便是项目所有的给排水设施的运行维护问题,设备运维是否能保证有效,排水通道是否经常检修以保持畅通,应急措施是否到位都是项目能否应对突发暴雨袭击的关键。(来源:地产中国网)

——华通国际(WDCE)副总裁 肖青

  管网升级和雨水调蓄式排放能有效增强建筑抗涝能力

  对于现有的小区来说,对给排水系统进行重新改造无疑是个巨大的工程,但是对于未来新建的建筑,则可以吸取一些教训,在很多方面进行改造。

首先,在一个项目的土建初期,如果有条件的话,还是要把整个小区在地势上做的更高一些,能作出一些起伏坡度,这样对于整个小区的排水是有利的;

其次便是管网的设计和维护方面的问题。目前,北京大多数小区给排水系统的设计基本都是按照市政系统的标准去做的,能承受的重陷期一般是1-3年,新建的小区在资金满足的情况下可以适当提高标准,这样做将来市政管网进行改造后也能很好地与其实现对接。具体提高标准的做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适当增加排水管道的管径;二是适度增大地下排水管道的坡度,从而产生高差,提高排放的效率,同时地面自然排水通道的坡度也要适当加大;三是在建筑设计上尽量少做下凹式的绿地、下沉式广场的安排,因为这种下沉式的设计基本无法配置相应的自然排水系统,大多只能通过水泵来排水。这种排水方式一是排水能力有限,二是一般情况下都只设有一台水泵,无备用泵,紧急情况下一旦水泵断电,整个下沉式部分便面临积水的危险。

  另外,结合绿化和节水方面的要求每个小区可以做一些雨水收集池,将多余的雨水蓄存起来,不仅可以形成景观,而且还能用来灌溉小区绿地。这种方式还能实现雨水的调蓄排放,等洪峰过后再排入市政管道,这样也能减轻市政管道的压力。

  以上是面对暴雨的应对措施,平时应对小雨量时我们提倡就地入渗,减少小区内硬化路面、沥青路面的铺设,多用一些透水砖、草坪砖,但是这两种砖铺设起来比较费工时,造价较高,而且养护成本也比较贵,相对于硬化路面,这些砖的抗压能力也较弱,所以一般开发商采用的较少。(来源:地产中国网)

——中国中轻国际工程有限公司给排水工程师 郑宝伟

罗马下水道:2500 年后仍可使用

法国巴黎排水道博物馆

东京下水道"地下神殿"

伦敦地下排水系统

更多研究,请关注创意建筑网(www.jianzhu01.com)、旅游运营网(www.lwcj.com)或致电——绿维创景专业咨询热线:
010-84076166/84098099; 15811113303; Email:experts@lwcj.com

面对多次旅游规划后您是否还觉得无从下手?

您的旅游项目资源不错,又做了营销推广,为什么市场打不开?

有意投资旅游业,却驾驭不了风险,无从进入?

您在实际操作中还遇到了哪些问题?您还关心哪些问题?

可致电--绿维创景专业咨询热线:010-84076166 84098099

邮箱: experts@lwcj.com

您也可以在此留言,向绿维创景专家咨询

更多旅游运营知识可以浏览《绿维旅游运营研究》

在线向绿维创景专家咨询:

姓  名:  
联系电话:  
电子邮件:  
所在公 司:  
部门及职务:  
手  机:  
咨询内容:  
   

中国旅游规划甲级资质单位-北京绿维创景规划设计院 New Dimension Planning & Design Institute Ltd. 版权所有

电话:010-84076166 15811113303 传真:010-84098061 Email:web@lwcj.com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北大街107号天海商务大厦B座302室   邮编:100007 京ICP备10011227号